etahttp
完成创意作业、参与公益课堂、体验非遗技艺……记者近日走访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看到,各地创新形式、多措并举,通过开展观察实践活动、开办公益爱心课堂、推广地域特色研学等,助力孩子们拓展能力、增长见识,过“有声有色”的快乐暑假。
认识植物、搭帐篷、学做一道菜……这个暑假,不少学校创新作业形式,让孩子们爱上“写作业”。
在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木莲社区,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心语·物语”小花园认领了自己的专属植物。小学部三年级一班的汪嘉懿同学认领的是茉莉,每天她都通过线上平台仔仔细细地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生命很奇妙,我期待它早一点开花。”汪嘉懿说。
“在守护绿植的过程中,孩子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认知和情感体悟,在学会照顾植物的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和自我。”学校心理与健康中心副主任周凡老师道出布置这项“作业”的初衷。
暑假期间,长沙市天心区青园柒祥小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星空帐篷节,邀请一、二年级学生和家长来学校操场搭帐篷。二年级一班的曹慕晨同学第一次在学校里搭帐篷,格外兴奋。“顺利搭好了帐篷,我和同学们一起躺在操场上看星空,度过了难忘一夜,太酷了!”曹慕晨说。
让作业不枯燥乏味,通过设计趣味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成为不少学校的选择。
爬一次山、学做一道家常菜……成都多所小学给学生们布置了特别的假期作业。“跟妈妈学习包饺子,自己动手煮饺子……这样的一个过程很有趣,让我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学生卿雨宸说。
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肖鸿斌认为,中小学设置各类特色暑假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社会实践观。
多地社区开设爱心课堂,不仅离家近,还有志愿者帮忙看护,既“托”又“管”还“教”,让家长放心。
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在参与中锻炼能力、在玩乐中收获友情,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暑假托管班共招收7个班、近350名学生。在这里,不仅有老师辅导暑假作业,还设置了绘画、手工、益智游戏、硬笔书法等课程。“我交了新朋友,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有趣又实用。”8岁的胡沫野说。
长沙市望城区月亮岛街道黄都港社区打造的爱心课堂——“红港新苗”小课堂7月3日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已服务61名中小学生。
黄都港社区工作者刘睿智说,课堂课程丰富,由辖区内拥有相对应资质的志愿者担任授课老师。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还组建了一支“红港护苗队”,为孩子们提供后勤保障。
“多亏了社区爱心课堂,为孩子暑假提供了一个学习好去处,我也终于能放心了。”黄都港社区居民柳波说。
“火场逃生十二字口诀是什么?”“打湿衣物、掩住口鼻、低姿前行!”留守儿童康易荣举手抢答。讲解员、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陈琳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昭通市大关县靖安新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公益托管班的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课堂场景。暑假期间,106名一至六年级留守儿童在这里接受托管,在志愿者监护下学习生活。
今年暑假,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劳务输出大市昭通市面向以留守儿童为主的青少年群体,首次开展政府公益性质集中托管服务。除了常规课业辅导、手工绘画等课程,托管班基于当地留守儿童多、家庭监护力量相对薄弱的真实的情况,开展了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家务、厨艺课,以及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消防安全、防溺水知识科普课。
8月7日,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陈琳在大关县靖安新区青少年服务中心暑期托管班教授孩子们手工拼贴。(田井鱼 摄)
“这一在全市推行的政府公益性质集中托管服务,今后将作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一项常态化措施坚持到底。”共青团昭通市委书记牛国斌说,今年暑假,昭通市已开放88所学校和288个村(社区)儿童之家,集中托管了9516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青少年。
走出家门,到博物馆、纪念馆参与特色研学活动,已成为不少孩子充实暑假生活的“新标配”。
暑期,丽江古城推出“课本游”研学,让参与者跟随人教版语文课本中《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打卡”一滴水的旅程,参观古城文化院落、体验当地特色非遗项目。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文化保护管理科科长和士溪介绍,丽江古城“一滴水经过丽江”研学活动推荐了9组路线个文化院落,融入古城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讲解,配合院落内“制作一张东巴纸”“听一场纳西古乐”等非遗体验,增加了研学趣味性和收获感。
在长沙,邹欣依小朋友利用互联网报名,第二次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担任红领巾讲解员。“去年我初次来当讲解员还有点紧张,现在比较自信从容,能够娓娓道来。”她说。
用几片棕榈树叶、一把剪刀,施展魔法般地编出了精巧的蚂蚱,栩栩如生……这个暑期,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非遗馆组织了多场非遗体验活动。
8月15日,成都市新繁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金蓉在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教孩子们棕编。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非遗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种子。”成都市青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詹丽英说,通过开展非遗小课堂、非遗微研学等,让孩子们乐享暑假,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为伴,活动自7月份以来已吸引1000余名青少年参加。